今天是2024年11月30日 周六
关于本网
位置:
沈竹莺:阅卷的繁简之道︱获知系列之二

作者:沈竹莺

来源:上海金融法院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4-26 22:59:14

图片

编者按

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长期的审判实践积累。上海金融法院建院以来,涌现出一批荣获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上海法院办案标兵、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法官,他们潜心思索、勠力实践、探索真知,在获真知中推动理论与实践共长共荣,不断提升金融司法裁判水平,努力成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人民法官。

旨在共同见证新时代金融司法的蓬勃发展,上海金融法院微信公众号“融法‘金’验”栏目推出“获知”专题系列,陆续推出上海金融法院资深法官们的审判经验、审判方法与审判技巧。

获什么知?知怎么获?这里或许有您需要的那把钥匙。

本期推送上海金融法院申诉审查与审判监督庭副庭长、研究室负责人,上海审判业务专家沈竹莺的《阅卷的繁简之道》

图片

刚开始办案,向很多前辈求教经验,印象很深的一句是“案件的难易,不取决于卷宗的厚薄”,很多时候,卷宗看起来越简单,案情却越疑难,可能证据链不全或法律关系不明,容易掉坑或踩雷。

我当然也遇到过一些这样的坑和雷,但今天聊的不是怎样根据卷宗的繁简来选案子。大家都知道,现在都是电脑随机分案,卷宗也都电子化了,法官遇到啥样的案件,那都是缘分。

今天聊聊怎么阅卷吧。

阅卷是法官拿到案件后的第一紧要事。都说法庭是当事人的战场,其实也是法官的战场。庭审既是法律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法理与情理的碰撞交融,也是法官运用理性智慧、寻找事实真相、捍卫人间正道的战斗主场。阅卷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上战场做准备:了解案情、梳理争点、厘定法律关系、准备庭审提纲。

图片

战场亦如考场,不同的答题者有不同的审题方法。同样,不同的法官也有不同的阅卷技巧。有的习惯整体性阅,有的习惯结构性阅,有的习惯从头到尾阅,有的习惯先挑重点阅。但对于记性不太好的我来说,这些方法都不能解决我“阅了就忘”的苦恼。

拿到案件时阅清楚了,过段时间就忘了,开庭前、讨论时都还要再翻一遍,可谓阅卷破万卷,只为重复回忆几个“W”(who/when/where/what/why ……)

更何况金融案件的案情还都比较相似,我经常阅着阅着就穿越了。张冠李戴的笑话闹了几次后,前辈们都感慨:“可以传你技巧,却无灵药给你补脑。”

好在,我还知道一个“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锦囊,自己琢磨了一个表格式的阅卷笔记,把案件的关键要素写下来,一来加深阅卷印象,二来“一案一表”避免混淆。我还立了一个“每个案卷只阅一遍”的flag。

图片

为了“插旗”不倒,我设计的阅卷表格越来越复杂,从审理程序、有否保全、送达情况等程序事项,到当事人信息、诉辩称意见、举质证情况、基本事实等实体案情,再到争议焦点、涉及法律、类案检索、庭审发问等审理思路,最终这张阅卷笔记进化为《案件审理日志表》。

阅卷的过程就是填表的过程,表填完了,案件也就吃透了,之后上庭也好、讨论也好,基本能做到“一表在手,案情全有”。

这样阅卷最大的问题就是费时费力,有时几天才能阅完一个案件。尤其是前几年电子档案应用还不普及,我常常需要大量摘抄卷宗里的内容,增加了很多笔头工作。特别是遇到原被告人数多、诉请项目多、证据数量多的“三多”案件,我也难免一边抄卷宗一边吐槽“这真是个笨办法!”

但是,这样阅卷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倒逼着我提高逻辑思考和文字概括能力,用时间轴、关系图等各种可视化图形辅助记忆,用法律要件、争议焦点和审理要点过滤案情,聚焦审理方向和重点,即有待查明的事实以及需要辨析的法理。

虽然多花了一些(有时很多)时间,但我觉得花得挺值,阅卷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后面设计庭审发问,撰写讨论汇报材料,甚至撰写裁判文书,都将事半功倍。

图片

这样的阅卷方法也让我渐渐悟出办案的繁简之道。

繁,即细节。阅卷的成败首先在于是否关注到所有细节,虽然有些细节对于法律关系的认定或诉请的证成无甚作用,甚至还会混淆视听,但也只有先做到了明察秋毫,才能抽丝剥茧,确保筛选出的信息都是关键要点,过滤掉的信息都是噪音噪点。

简,即争点。阅卷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聚焦争点,要以法律要件为主线,从诉辩称意见中归纳提炼当事人依据的大前提,结合举质证情况判断是否满足小前提,提纲挈领,直指问题症结。

图片

以上是阅卷繁简之道的第一层含义,我把它比作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笔法结合。

随着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不断丰富,我逐渐悟出了阅卷繁简之道的第二层含义。

繁,就是要考虑更多因素,将案件放在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跳出个案看现象,跳出纠纷看社会痛点,在法律逻辑和裁判逻辑之外,充分融合生活逻辑、商业逻辑、金融逻辑,让裁判说理符合天理人情国法,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

简,就是要凝练裁判规则,不能满足于结案了事,也不仅仅满足于案结事了,而是进一步挖掘案件的规则意义和规范价值,努力办出能为同类案件审理提供适法标杆的经典案例,发挥裁判规则明确法律预期、引导交易行为的积极作用,让审判职能在定分止争的基础上向风险防控和诉源治理有效延展。

图片

阅卷繁简之道的第二层含义,在我看来是法官追求业之精纯与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度契合。

图片

“一案一表”教给我的阅卷繁简之道,伴我走过了十多年的法官之路。经年累月,正是有了近百万字的阅卷笔记,才有了我面对复杂疑难案件的从容自信。

图片

人物小传

图片

图片

︱沈竹莺

现任上海金融法院申诉审查与审判监督庭副庭长、研究室负责人。

主审的“全国首例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的证券侵权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王某诉某财产保险有限某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审理和编写的案例《贷款机构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实际利率的义务认定》入选2019-2020年“全国消费维权十大典型司法案例”。参与编著了《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前沿》《上海金融法院涉外、涉港澳台金融案件审判指南》等书籍。在法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证券法苑》上发表论文《论我国金融专业调解机制的完善》。参与撰写了2019年上海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金融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2021上海司法智库课题《新型助贷类借款纠纷案件法律问题研究》,2021年上海高院党组重大课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司法功能的创新研究》等4项。曾荣获得上海法院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上海法院调研标兵等,2022年被评为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旨在克服金融法学研究力量分散化、研究成果碎片化、研究体系零星化的问题,以便学习者集中学习及研究者有效交流,我们对于每一篇文章的专业性、学术性、深入度进行了审慎考量,感谢原作者及原刊物对于金融法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如本文在本网站展示有所不妥,请联系小编予以及时删除或协商授权(联系邮箱:540871895@qq.com)。本网站仅用于学习、研究、交流,不进行任何商业合作,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0人赞 +1
专家基本信息
【展开】
专家推荐文章
暂无推荐文章信息
今天是2024年11月30日 周六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