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5日 周五
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下午好!
金融监管
位置:
央行:《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4-05 12:29:28

洪艳蓉
法学教授
北京大学法院院
图片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推动我国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完善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zhangyue@pbc.gov.cn。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0号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邮编:100033),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字样。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4月16日。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以下简称《反 洗钱法》),完善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制度,中国人民银行 起草了《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 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制定《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一)制定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制度建设是落 实国家反洗钱法律的重要内容。《反洗钱法》要求,金融机 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都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其中包括贵金 属和宝石从业机构。《管理办法》根据《反洗钱法》规定, 进一步明确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的反洗钱义务。

( 二 )出台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制度是依法开 展反洗钱监管的现实需要。根据国际经验,反洗钱工作逐渐 由金融机构向特定非金融行业从业机构延伸。为维护贵金属 和宝石从业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管 理办法》根据贵金属和宝石行业洗钱风险状况,规定对从业 机构依法开展反洗钱监管。

( 三)落实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制度是满足反 洗钱国际评估要求的必要举措。2019 年,国际反洗钱组织在 对中国的反洗钱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特定非金

融行业反洗钱制度。2025 年,我国即将迎来第五轮反洗钱国 际评估,落实《管理办法》是对标反洗钱国际标准,结合我 国实际助力我国在第五轮反洗钱国际评估达成预期目标的 重要举措。

二、《管理办法》起草过程

2020 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 钱制度制定工作。在行业洗钱风险评估基础上,中国人民银 行与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开展研究、讨论,广泛征求行内 外有关单位意见,形成《管理办法》。2025 年 1 月 1  日,《反 洗钱法》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对照《反洗钱法》,进一 步完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此前已正式征求相关部门 意见,从宏观层面保证政策协同性。

三、《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共五章四十条,分别为总则、反洗钱自律 机制、 内部控制和洗钱风险管理、法律责任、附则。

(一)总则。

一是明确本办法的适用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开采、加工和中间交易、零售、回收 等现货交易的交易商”,并且开展人民币 10 万元以上(含本 数)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二是明确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 构反洗钱监督管理的原则。三是明确从业机构反洗钱工作要 求。 四是明确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

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反洗钱调查信息等反洗钱信息,应当予 以保密,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受法律保护。

( 二)反洗钱自律机制。

一是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导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场所、 行业自律组织建立反洗钱自律机制。二是明确规定反洗钱自 律机制的职能、分类管理原则、反洗钱审查、自律工作措施、 自律惩戒措施。

( 三)内部控制和洗钱风险管理。

明确规定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应当依法做好内控制 度建设、风险评估及管理、客户尽职调查、大额交易和可疑 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反洗钱特别预防 措施、配合反洗钱调查、宣传培训、 内部审计检查等反洗钱 工作。

( 四)法律责任。

明确监督管理人员、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及其工作人 员的法律责任,规定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失职失责行为,造 成重大损失、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 追责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业机构违反 有关规定的,反洗钱自律机制对其予以自律惩戒,并向中国 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移送反洗钱工作违法违规线索,由中 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处理。

(五)附则。

规定贵金属、宝石、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场所和自律组织、 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定义。对《管理办法》的跨境适用、适 用的特殊情形、解释权及溯及力等内容作出规定。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禁止任何商业用途,旨在克服金融法学研究力量分散化、研究成果碎片化、研究体系零星化的问题,以便学习者集中学习及研究者有效交流,我们对于每一篇文章的专业性、学术性、深入度进行了审慎考量,感谢原作者及原刊物对于金融法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如本文在本网站展示有所不妥,请联系小编予以及时删除或协商授权(联系邮箱:540871895@qq.com)。本网站仅用于学习、研究、交流,不进行任何商业合作,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0人赞 +1
今天是2025年04月25日 周五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