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法官学院
来源:国家法官学院
发布时间:2024-01-24 16:12:03
《中国金融司法报告(2022)》系由国家法官学院连续第五年出版的金融司法领域权威作品,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泛在化司法案例与涉外法治智能研判关键技术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和区域报告三大部分,系统梳理了2022年全国金融司法工作态势,集中分析了银行卡纠纷、电子票据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海上保险合同纠纷和资产管理纠纷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金融司法裁判理念进行了专业的提炼与总结。区域报告摘取部分中、基层地方法院金融司法数据统计,对于了解区域金融审判情况乃至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都大有裨益。整本报告对于推动金融司法裁判规则统一、金融机构合规守法运行、金融消费者获取必要普法知识以及国家金融治理体系持续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是金融审判法官、检察官、律师、金融从业者、研究人员、法学生等必备的重要参考书目。 《中国金融司法报告 (2022)》一书是国家法官学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决策部署,努力讲好中国司法故事、传播中国司法智慧、打造金融司法高端智库的重要作品。报告延续了我们忠实记录、准确传达中国金融司法事业成就与经验的传统,旨在反映人民法院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最新工作进展,展示人民法院服务保障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决心和意志,明确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金融司法工作的前进方向。 本书历时近一年完成,几经校稿,付梓成书。最终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张军院长的亲切关心,得益于刘贵祥专委的亲自指导。在此我们要郑重感谢最高人民法院、北京金融法院、上海海事法院、南京中院、成都中院、武汉中院、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重庆市渝中区法院、渝北区法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人民法院出版社对这部书稿的青睐与厚爱。 报告采用总分结构,并设区域报告专栏。总报告第一章由国家法官学院课题组负责,王锐执笔;第二章由最高人民法院课题组负责,张雪楳执笔;第三章由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课题组负责,林鸿执笔;第四章由成都中院金融法庭课题组负责,周寓先执笔;第五章由上海海事法院课题组负责,谢振衔执笔;第六章、第七章由北京金融法院课题组负责,第六章由丁宇翔、王锐、孙兆晖、江锦莲、余周祺、董妍、石雨冰执笔,第七章由厉莉执笔;第八章由南京中院课题组负责,黄伟峰、张晗庆、王瑞煊执笔;第九章由武汉中院课题组负责,曹文兵、舒艾琳、杨三川、龙克琼执笔;第十章由重庆市渝中区法院课题组与渝北区法院课题组联合负责,渝中区报告由梁晓峰、王真祥、汤小辉、孙雪娇、许林彬、刘志伟执笔,渝北区报告由田力、赵瑞执笔。 第一章 能动司法做好金融审判 第二章 银行卡纠纷审理报告 一、银行卡纠纷概述 二、伪卡盗刷交易纠纷的审理 三、银行卡网络盗刷所涉纠纷的审理 四、银行卡格式条款相关法律问题 五、关于诉讼时效中断问题 六、民刑交叉问题 七、银行卡纠纷的裁判理念 第三章 电子票据纠纷审理报告 一、电子票据纠纷涉法律适用问题 二、电子票据纠纷涉单据性问题 三、电子票据纠纷涉无因性问题 第四章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理报告 一、融资租赁纠纷概述 二、融资租赁法律关系认定 三、融资租赁纠纷中非典型担保问题 四、融资租赁纠纷的裁判理念 第五章 海上保险合同纠纷审理报告 一、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概况 二、海上保险合同案件审理中的实体问题 第六章 资产管理纠纷中的穿透式审判思维 一、穿透式审判思维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二、产品维度穿透式审判思维的规范与边界 三、主体维度穿透式审判思维的规范与边界 四、对外投资维度穿透式审判思维的规范与边界 区域报告 第七章 北京金融法院融资性保证保险纠纷报告 一、北京金融法院保证保险纠纷案件基本情况 二、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的主要问题 三、融资性保证保险纠纷审理中的重点法律问题 四、妥善处理融资性保证保险纠纷的展望与建议 第八章 南京市法院金融司法报告 一、金融司法大数据分析 二、相关对策与建议 三、金融司法工作举措与成效 第九章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司法报告 一、2020~2022年金融民商事案件基本情况 二、金融民商事案件的特点 三、金融民商事审判工作的经验与举措 四、金融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第十章 重庆市部分基层法院金融司法报告 一、渝中区人民法院金融民商事案件基本情况 二、渝中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机制与协同治理创新经验 三、渝北区人民法院信用卡纠纷案件审判执行情况 四、渝北区人民法院信用卡纠纷案件审判机制创新经验